导航
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 >

家有健康总裁李颖:协同社会积极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墙

发布时间:2020-07-07 10:40    

“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吗?”

随着网剧《隐秘的角落》播出后反响强烈,剧中两句经典台词被延伸至日常中。

剧中,三个十来岁的孩子在爬山时无意拍下一桩谋杀案,他们没有选择报警将杀人犯绳之以法,而是利用相机里的证据与凶手斡旋,以此获得三十万。

与众多影视作品中青少年天真浪漫、积极阳光的正能量形象不同,这部剧中展现了孩子内心相对阴暗的另一面。情节设定下的三个小主人公都拥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原生家庭,这也让剧集之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关注重点。

家有健康(JoyHealth)联合创始人、总裁李颖女士

家有健康(JoyHealth)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颖表示,不久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二审,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该留下“隐秘的角落”。对于每一个青少年,童年本来只该有童话和阳光,现实世界里也无需再有隐秘的角落。正视那些隐秘的源头,才是我们从事健康事业、呵护儿童健康心理成长的关键一步。

李颖总裁想借此寄语表达:

青春少年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我们家有健康希望可以最大能力地协同社会各机构、部门,积极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墙。

剧中三个孩子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经受了不同的原生家庭伤害。以朱朝阳为例,他成绩优异却并不合群,而这份性格的孤僻却多少来源于成长环境。父母离异对他的伤害,父亲再婚后对他的冷落,母亲粗暴而占有欲极强的爱,导致了他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在剧情推进中成为了“坏孩子”。家有健康(JoyHealth)首席医疗官、国家心理咨询师卢瑛表示:从心理学上看,严良、普普、朱朝阳这三个孩子,属于非常典型的“亲职化”的小孩,或者可以称作为“小大人综合症”。“亲职化”的小孩,他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如,情绪上的不稳定、身患重病、残疾,或是经济窘迫,让孩子在童年时便被迫过早地开始行使家庭中照顾者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的童年被过早地剥夺了,他们与父母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要而一再被牺牲——这个过程便是“亲职化”。

家有健康(JoyHealth)国家心理师、首席医疗官卢瑛

卢瑛,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心理学研究生,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康复师,副主任医师,三甲医院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家有健康首席医疗官兼家有健康中山门诊总经理。

卢瑛还表示:“亲职化”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大体上说,亲职化的孩子会形成两种个性模式:一种是服从,另一种则是“困兽”。服从的孩子会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于取悦他人、认同他人,同时常常自我否定,有受虐倾向。

剧中的朱朝阳,面对继母和同父异母妹妹的冷嘲热讽依然隐忍乖巧,便是服从型个性模式的体现。

而处于“困兽”个性模式的孩子,则好像总被危险和敌人所包围,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他们会强于防御、反叛,退缩、攻击,感觉迟钝,有虐待倾向——性格叛逆的严良算是典型的例子。

对此,卢瑛解释道:“服从型”与“困兽型”两种个性模式可能会同时存在于“亲职化”孩子的内心,这两种个性在他们的心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合,或是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过渡。——现在看来“服从型”的朱朝阳,后期就是因为环境的逐渐凶险而不断黑化,转化成强于防御与攻击的“困兽型”。

与此同时,被亲职化的孩子,缺乏合理地、建设性地处理自己极端情绪的能力,会不自觉地回归原始防御,强化从前的防御模式。他们可能会非常适应并且擅长隐藏自己的极端倾向——因为他们很早就已经长大了,拥有远超越实际年龄的世故与成熟。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隐秘的角落》在记录犯罪与悬疑的过程中,同样也深层次地剖析了原生家庭和不良的亲子模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朱朝阳的父母不但无法及时给予孩子关注与关怀,反而需要儿子朱朝阳过早地学会如何察言观色、权衡利弊,根据父母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需求,以满足父母的需要。

家有健康(JoyHealth)首席医疗官卢瑛医生还表示,原生家庭的情感缺失被认为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年上升的主要诱因。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有947.1万对,而离婚却有415.4万对,按照离结比计算,离婚率已经达到了43%,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涨。

除此以外,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强加的束缚也反映了家庭中不健康的亲子关系。

“被逼着喝牛奶”“提醒你泡面、碳酸饮料要少吃少喝,不健康没营养”……这些看起来的关心与爱护,往往却给孩子造成负担,加速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

家有健康(JoyHealth)国家心理咨询师卢瑛分析道: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最关键的就在于沟通上面,只有双方互相尊重理解,才更容易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但不少父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比较简单粗暴,也没有办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导致了青少年在逆反期的时候产生不少矛盾。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卢瑛介绍,当前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比如学习困难、网络成瘾、抑郁、考试焦虑、学校恐怖等,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比如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包括同学或朋友关系不好、亲子冲突、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问题;

二是心理创伤问题和心理虐待,比如一直被批评、被指责所造成的自卑,还有一些是躯体虐待等。这次疫情期间一些学生因太长时间没复学产生的急性应激心理问题;

三是关于性问题的,比如说早恋、性倾向障碍、性偏好障碍等。

卢瑛指出,青少年相对成年人来说更容易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和紧张状态。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育从婴儿期到幼儿期、童年期再到青春期是很复杂的,青春期他们的性器官都在成熟,男女之间性别意识也会分得更清楚。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认同、自我认知就十分重要。当有些孩子不认同自己、经常否定自己,处于一种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时,就会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些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引导的缺位

即使是被影视剧作品夸张放大后的这些孩子真的是坏小孩吗?

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是,学习是青少年唯一的课题吗?或者说,成绩优异的孩子就等于心理健康的孩子吗?

在《隐秘的角落》里,老师跟朱朝阳母亲谈话,表示孩子不合群的时候,朱母对老师和孩子的回应都是“孩子在学校只管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交朋友是走上社会才干的事情”。朱母的这个选择不仅是失去了一次跟儿子沟通的机会,更是无形中巩固了儿子孤僻隐忍的性格养成。

对此,卢瑛表示,内向的性格不是缺点,外向的性格也不是优点,我们鼓励尊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求每一个家长都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各种细节很难,但是这件事上,母亲若能及时跟孩子沟通,倾听他和同学之间是否存在问题和矛盾才是更好的解决方式。不需要强行逼迫孩子一定要和谁做朋友,重点是要建立他对正确行为的认同感,他愿意将交友的时间用来看书也是一种选择。

遗传因素(如父母特征,家族史)、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学校氛围,媒体)、居住环境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当青少年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时,现实中就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父母不停地拨乱反正。

绝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是缺爱而是缺乏关注,就是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因此需要父母给予的尊重和学会真正的亲子沟通的技巧。如父母对他们情绪的反应,对他们行为的变化和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与引导和陪伴,这个不是用时间就能够冲抵的,而需要智慧和技巧。卢瑛补充道。

家有健康(JoyHealth)首席医疗官卢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弗洛姆说过:“没有完美的教育。”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有相对合适的教育的:给孩子自由,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教养与保护。同时给孩子空间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学会让父母在严与慈之间找到平衡。父母最需要学习的是:在恰当的时候,停下脚步,放下双手,让孩子慢慢往前走。

家有健康(JoyHealth),以家庭医生和预防医学为本,提供极致的医疗服务。家有健康从预防医学出发,聚焦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扩展,无论是预防医学、精准康复、医疗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亦或是运动方式、饮食方式、心灵自愈等身心服务,家有健康致力于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真实需求,创造万千健康幸福梦想。

编辑:岳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