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 >

方剑锋医生:体内的湿气较重,润燥会不会加重体内的湿气?

发布时间:2021-08-24 11:17    

处暑到,意味着炎热的夏天过去,秋天要来了。这段时间,白天的天气依然很热,但是早晚会比较凉,空气也会变得干干的,所以身体不仅会受到夏天湿热的困扰,也很容易被逐渐增强的秋燥所伤。一方面,会出现头发油腻、脸上长痘、浑身无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口干、嗓子干、鼻子干的问题也会有,整个人都会感觉不舒服。

这时候,方剑锋医生在门诊很多人提问:湿气重,又伴有燥邪,那我是该祛湿还是该润燥呢?如果润燥解决干燥的问题,那会不会生湿?如果祛湿解决湿气重的问题,那会不会让身体更加燥热?下面方剑锋医生就跟大家具体讲讲这个问题。

01秋天为什么一定要润燥?

入秋之后,天气会由温热转为温燥,身体如果受到温燥的伤害,就容易出现疲劳、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咳嗽不断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伤肺。

秋主肺,秋天是肺脏当令的季节,肺脏容易受燥邪的影响,肺脏受到损伤,就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肺系的疾病就会复发,比如说感冒、咳嗽、咽炎等都可能反反复复发作或者加重。所以,应该趁着秋燥还不浓郁的时候,提前润燥做好准备。

02体内水湿重,润燥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吗?

很多人认为,湿气重的人,体内的水一定有很多,水多,当然就不需要润燥,如果润燥,反而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体内的水是分“好水”和“坏水”的。

湿气在人的身体里,属于“坏水”,它会困住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润燥,想要润的是“好水”,好水可以理解成是体内的阴液,它可以滋润五脏、肌肤,改善燥邪引起的不适。

所以,祛湿和润燥是不冲突的,祛湿是将体内的坏水排出去,润燥是往体内补充好水进来。如果你既感觉干燥,口、鼻、皮肤、大便干,又觉得体内的湿气特别重,那祛湿和润燥都要同时进行。

03夏末秋初,祛湿仍要进行,但祛湿不能伤阴

处暑是夏天和秋天的一个过渡期,虽然空气中湿度会降低,但是苦夏留存的湿邪、热邪还是会伤身,长夏积累在体内的湿气仍然存在,对于经常有舌苔厚腻、脸部经常出油长痘痘、头发容易油腻、大便粘腻等问题的人,祛湿仍要进行。同时,秋燥之气渐起,祛湿也要关注燥气,祛湿不能伤了阴。

在中医健脾祛湿中,祛湿分为燥湿、利湿、化湿等方式,现在燥邪渐重,祛湿就不能选择苦燥之法。苦燥法指的是用苦燥类中药,如白术、苍术、厚朴、黄芩等中药来调理祛湿,这些药虽然祛湿力度大,但是容易损伤阴津,所以这个时候一定不能用。

此时祛湿,可以选择培土生金法。土,对应的是脾胃,金对应的是肺,培土生金法,就是多选用一些能补脾益肺的食物。白色通于肺,所以,日常可以选用茯苓、扁豆、山药、薏米,这些白色的食物来祛湿。

燕麦薏米煮鸡柳

摆脱水桶腰从这道祛湿美食开始,也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血脂的调理#健脾 #养胃 #祛湿 #虚胖

视频号

食材:燕麦150克,薏米100克,鸡柳200克,生粉、花生油、食盐适量。

功效:薏米甘淡微寒,能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燕麦温和低脂,两者搭配,能养胃祛湿。

除了培土生金法之外,还可以利用肺通调水道的原理,将肺气打通,继而将水排出体外。按照这个方法排湿,在平常喝茶的时候,加点陈皮、桔梗、车前草泡泡水就可以。

04秋燥浓,润肺养阴,但润也不能过头

夏末秋初,燥邪渐盛,很多人觉得干,就开始用阿胶、熟地等滋补品滋润起来,结果不仅没补养好身体,药性滋腻反而妨碍了脾胃的运行,助长了湿气。所以,即使燥邪渐盛,也不能润过头了,否则会导致脾胃运化不动,容易滞住,形成“痰饮”,加重体内的湿气。

这个时候的滋补要清补,日常可以多吃点滋阴但不会滋腻的食物,如鸭、甲鱼、螺蛳、黄鳝、莲藕、雪耳、沙参、玉竹、百合、麦冬、石斛等;少吃温燥容易让人上火的食物,如牛羊肉、烧烤、油炸食品之类的东西。

玉竹麦冬茶

食材:石斛15克,玉竹15克,北沙参10克,冰糖6g,水煎服。

冬瓜老鸭肉汤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食材:老鸭、冬瓜、胡萝卜、姜片。

做法:按正常做汤的步骤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补。

05换季祛湿润燥,这两个要记住

● 及时驱寒保暖

初秋,很多地方的气温其实不会降得很快,但是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有意识地给身体保暖了,日常要减少开空调的次数。长久地待在空调房不仅会很干,而且还容易把寒湿留在体内,加重湿邪、燥邪对身体的侵害。对于脖子、脚踝、腰部这些容易受凉的地方,也要重点保护起来,不要让其受凉。

● 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秋天万物开始收敛,会逐渐出现萧条的景象,很多人会生出悲愁的情绪,这种情绪容易伤肝肺和脾胃,影响我们祛湿和润燥的工作。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除了看到秋风扫落叶的萧条,更要看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和生活中向阳的一面,减少消极负 面的情绪。